
行业快讯 | 默克收购类器官公司HUB
行业快讯
NEWS

2024年12月17日,Merck KGaA宣布与HUB Organoids Holding B.V.(HUB)签署最终协议,计划收购这家在类器官开发领域国际知名企业。HUB是类器官领域的先驱,总部位于荷兰乌特勒支,拥有约70名员工。
类器官技术进展和应用
类器官是功能上类似于器官的细胞培养模型,有潜力加速药物开发,再生医学、精准医疗和疾病基础研究,改善对多样化人群疾病治疗的理解,并减少对动物实验的依赖。
新药研发:类器官技术兼顾高通量、基因操作友好型和高临床转化效率的特点,对于新药临床前药物发现、转化医学、生物标志物研究都有广泛应用场景。
再生医学:类器官技术在再生医学中的应用旨在用类器官实现受损器官或者细胞替换,实现生理功能恢复。在退行性疾病、糖尿病、肾病等多个领域有重要进展。
精准医疗:类器官技术在精准医学领域的转化应用已成为最具活力的热点领域,特别是在个性化癌症治疗方面,医生可以借助患者自身的癌症组织片段培养出类器官,进而进行针对性的药物筛选,为患者量身定制治疗方案。
疾病研究:类器官可以从胚胎干细胞(ESC)、成体干细胞(ASC)以及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中,用于培养内胚层器官和表面外胚层谱系的类器官,并模拟疾病发生发展过程,建立了多样化的疾病模型。
动物替代:类器官技术被认为是最有潜力的动物试验替代方案。这种潜力在实验室中得到了证实,并在某种意义上也获得了FDA的肯定。
国内外药企纷纷布局类器官赛道
类器官技术对新药研发和疾病模型带来的创新机会,吸引国内外新药研发企业纷纷布局。
默克在此次收购前已重点建立了类器官探索性创新平台,融合前端技术路径和终端应用场景协同创新。
诺华利用类器官模型测试中枢神经系统药物的有效性。辉瑞利用肠道类器官测试药物临床试验的安全性。赛诺菲与Hesperos合作开发了全球首个经FDA批准的完全基于类器官模型研究获得临床前数据的新药进入临床试验。赛诺菲创新实验室专注于开发和应用新兴技术,包括类器官和生物芯片等。
罗氏公司早在2022年聘请了类器官领域的先驱Hans Clevers博士担任罗氏药物研究和早期开发负责人,以加速类器官技术布局。罗氏成立了人类生物学研究所(IHB),专注于推进类器官等人体模型的研究, 为研发体系带来前所未有的变革。
此外,在类器官和球状体试剂领域,康宁、Lonza、默克、STEMCELL 和Thermo等大型试剂公司纷纷布局。全球类器官和球状体市场预计从2024年的9.377亿美元增长到2030年的32.6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3.11%。
国内华润医药、齐鲁制药、石药集团、药明康德、恒瑞医药、百济神州等本土药企通过内部建立或者外部合作,将类器官技术应用到新药研发中。
科途医学简介
关于科途医学
北京科途医学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是一家致力于国际前沿的类器官技术研究和转化,为生物医药和精准医疗提供基础的创新赋能企业。公司生产类器官相关的关键上游试剂,高值耗材等,同时建立基于类器官的疾病模型数据平台CytoMap数据库,为药企提供药理毒理模型服务选购平台。公司已申请国际发明专利1项,国家发明专利申请29项,软件著作权16项,拥有新药研发客户200余家,测试新药实体600多个,支持20余项新药进入临床试验阶段。